引言
在米可吉他,我們常常會遇到家長們會抱著期望的心態問我們:「小朋友要學多久的吉他才能完整的彈出一首曲子呢?」
其實呀,從開始學習彈吉他到能夠完整地演奏一首歌曲的時間,因人而異。從天賦到練習的時數、音樂基礎、和選曲難度等都會影響進度。
本文會深入探討這些變數,並提供一些實用建議。
釐清目標
首先,我們一定要釐清學習吉他的目標。
是為了升學還是興趣?又或是有其他原因呢?
此外,除了長期的目標之外,我們也要弄懂短期的目標,舉例來說,一個月內要能嫻熟的彈奏幾種和弦之類的。也就是試著把目標碎片化,一個一個去達成。
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僅可以增加您的學習動力,也能讓您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和修正不足。是否想成為一個專業吉他手,或是僅僅想為了娛樂而學,這些目標都會影響您學習的方式和進度。
標準姿勢的建立
接著,要建立標準姿勢在吉他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。
一個不正確的姿勢可能導致長期的肌肉問題,甚至影響學習效率。經驗上來說,一個初學者通常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來養成正確的彈奏姿勢,並且讓身體產生肌肉記憶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一旦養成了肌肉記憶,在未來就算一段時間沒碰吉他,也可以快速的上手回復記憶,因為身體已經有資料存在大腦裡了。
也就是說在這段期間,學生應尋求專業的指導,打造最扎實的基本功!
基礎樂譜的認識
就像是學會注音符號,不等於能夠用中文進行對談。
學音樂時也是如此,會彈單音不等於能夠完整彈奏、理解一首曲子。
因此不只是要會彈更要能夠理解樂譜,樂譜是音樂的語言。
理解它能幫助您更快地學會新曲目。半年的時間通常足夠學會基礎樂譜和基本的音階。
固定的練習時間
一個固定和持續的練習時間安排能極大地加快學習進度。即使是每天只有15-20分鐘,只要持之以恆,也會見到明顯的進步。不過,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,特別是對於忙碌或沒有自制力的人來說。
《刻意練習:原創者全面解析,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》是一本深具啟發性的書籍,裡面有一個觀點我們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。跟傳統上認知的一萬小時理論(一直練習就會成為專家)比起來,除了固定練習,更要定義自己的目標,並且試著跨出自己的舒適圈。
我們可以試想,如果只練同一首曲子練了一萬小時,是的!的確對這首曲子的掌握度會很好,但也僅限如此了,因為沒有跨出去讓自己有更多的發展,久了還有可能故步自封地退步。
除此之外,也要尋求意見與回饋,才不會永遠活在好聽的話中,而不知自己哪邊可以更好。
曲目選擇
曲目的選擇也是一個影響學習進度的因素。簡單的曲目可能只需要幾週的時間就能掌握,而複雜的作品則可能需要幾個月,甚至更長。在學習吉他(或是任何項目)時我們都要放下自尊,把自己當作一張白紙,慢慢來比較快。不要在一開始能力未及時就挑戰大魔王,總是要從蝦兵蟹將開始的對吧!
而且如果一開始就想挑戰大魔王,這除了挑戰失敗之外,更有可能讓自己蒙上一層受挫的陰影,導致未來不敢進續深耕這個領域。
結論
總結來說,學會一首歌曲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,但一般來說,釐清目標、標準姿勢的建立、基礎樂譜的認識,以及固定的練習時間是成功的四大支柱。在這三個基礎條件下,逐漸拓展到更複雜的曲目和技巧是完全可行的。最重要的是,享受學習的過程,並持之以恆。


